2002年,因雨季防洪需要,位于青山建設十一路和臨江大道交匯處的武豐閘被封鎖,此后閘口下游青山港及武鋼二號明渠內淤泥堵塞,水質下滑,成了一條行人見了紛紛繞行的“臭水溝”。2017年4月12日,由漢陽市政天創(chuàng)公司負責實施的青山港及二號明渠綜合整治工程(青山港子項)一標開工建設。該工程毗鄰青山公園,施工內容主要涵蓋渠道整治、橋梁工程、綠化景觀工程、道路排水工程及部分房建工程。施工過程中,項目部全體職工日夜兼程,迎難而上,懷揣著漢陽市政人的“信義之道,工匠之心”,齊心助力青山港完成了一場“改頭換面”的蝶變。
為全面恢復青山港及二號明渠的過流能力,項目部對河道、渠道重新開挖、回填,累計清理、棄運淤泥10.872萬方,設置節(jié)制閘控制上下游水位及下泄水流流量,并新建了支護樁駁岸及自嵌式植生擋墻用以保護水體、提升水質。作為連通東湖水系的重要通道,完工通水后的青山港流水清亮,生態(tài)良好,一段蚊蠅滋生、氣味難聞的“盲腸段”水域就此打通。
工程對河道周邊棚房進行了拆除、清運,渠道沿途新植各類喬木、灌木2750株,移植大型樹木519株,栽植坡面綠化20894平方米、設施綠化19900平方米,公園園區(qū)內綠化質量顯著提升,呈現出一年四季花開不斷、人行園中綠意盎然的美麗景象。工程還對原狀橋梁進行了拆除,新建四座人行橋,并對園區(qū)廣場路面進行了更新,行人穿行公園園區(qū)更加便捷。
作為武漢市“海綿城市”建設的首批試點項目,工程擬將青山港打造成一個“滲、滯、蓄、凈、用、排”功能全面的海綿區(qū)。工程沿河道周邊均設置有生態(tài)草溝,雨水徑流通過植草阻攔,逐步緩慢下滲,最終用于補充綠地的土壤含水量,實現降雨徑流的全部吸收凈化,同時減少綠地澆灌用水,達到消減降雨徑流的目的。工程全線綠道均采用澆筑透水石,其透水性能相較于一般路面高出不少,即便是在梅雨季節(jié)也鮮有積水現象。
完工后的青山港一改往日臟、亂、差的形象,成為了河暢、水清、岸綠、景美的綠色濕地公園,既達到了“水質達標、生物多樣、系統(tǒng)健康”的生態(tài)目標,也全面提升了渠道周邊匯水區(qū)的防洪排澇能力。渠間活水清如許,綠樹紅花照人行,青山港昔日的“臭水溝”已然成為了一條“幸福渠”。(張遼/文 趙錦麗/圖)